北京同在心理工作室
在线咨询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手机/微信:13811483586
QQ/邮箱:2473471882
网络课程
AIwBCAAQAhgAIPuzi9cFKLm8iiwwgA849wk

点击“更多”,即可进入同在心理的课程店铺。


心理脱单,自我成长,婚姻课程,心理咨询专业课程热销中。

心理咨询为何要很长时间才能起效(二)


前言


在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心理咨询要很长时间才起效?中,我谈到了心理咨询的起效之所以需要很长时间,是因为来访者需要在感觉层面“知道”,而非在理论和头脑上“知道”。如果要达到后一种“知道”,就需要经历时间不短的五个步骤。那么今天我想谈谈在那五个步骤之外,很重要的一个因素,这个因素对于心理咨询的起效非常重要、不可或缺,也是让心理咨询的起效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。



对于有效果的心理咨询工作来说,除了要经历如下5个阶段:

1、发现你是怎样的;

2、你为什么会这样;

3、你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影响;

4、你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;

5、一段艰难的整合期。


还有一个非常重要、极其重要、对心理咨询的成败有着关键性作用的步骤,就是咨询师需要和来访者建立安全的咨询关系。


有些来访者能够很容易和咨询师建立关系,


几次咨询就能够对咨询师敞开心扉,很信任咨询师,能够放松地无所保留地谈论自己,使得咨询可以很快进入1的阶段。可是另外一些来访者很可能要花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,才能和咨询师建立起感觉安全的咨询关系。

他们中的有些人能够定期参与咨询,但是心底里却总是隐隐地对进入咨询有害怕和担心,无法自然放松地谈论自己,害怕自己对咨询师太依赖了,害怕咨询师评价自己不好,害怕自己所说的会被泄密,害怕咨询师会利用自己……种种的害怕使得他们在咨询中躲躲闪闪,只要触碰到内心层面的主题就会弹开,使得咨询经常都只能在外围打转。这样的来访者就像躲在门后的孩子,最初他只能通过一个门缝儿和咨询师进行交流,直至有一天,他感觉安全了,才能慢慢地把门打开,邀请咨询师进来坐坐。


还有些人则无法稳定地呆在咨询关系里,


有了负面的感受就会选择用行动(迟到、早退、爽约、请假、频繁更改时间等)而非语言来表达,断断续续的、过多行动化的咨询会使得咨询效果大打折扣。

但值得一提的是,来访者们并不是故意要害怕,也不是故意用行动表达感受,更不是故意拒绝和咨询师建立稳定的关系,而是因为过去的创伤经历给他们的身体、头脑、感觉带来了过于大的刺激,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把过去的经验迁移到现在的生活,误以为眼前的人也可能用伤害性的方式来对待他,以为自己将不可避免地被伤害(这也是他们遭遇人际困难的原因之一),这种对于被伤害的恐惧是非常大的,这让他们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,必须要把自己全副武装,尤其是要在脚底安装一个弹簧,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弹跳到安全的地方。对于这样的来访者,需要咨询师更加缓慢地、温和地、耐心地呆在距离他们不要太远、也不会过于近的地方,跟他们在一起,直至有一天他们慢慢地能够找到一点对关系的安全感,自己尝试着主动靠近到咨询师的身边。


我想说的是,有时候这个建立关系的过程,是非常缓慢的,漫长的,急不来的。当然这样的来访者也会容易对咨询效果有抱怨:我来了这么久这么多次,为什么还是没有好起来?



在咨访双方都感觉安全、舒适、放松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,有经验的咨询师都不会冒然进入1-5的探索步骤,当然事实上也是进不去的。因为没有安全的、信任的、敞开的咨询关系,1-5的步骤做什么都是0。

当好的咨询关系已经完备,咨访双方都能舒适自然地投入到心理探索工作中, 此时会遇到的又一个困难的是:

情绪和感觉这个东西非常复杂,经常是层层叠叠、互相纠葛、互相转化的。

比如有一个人,他觉得自己脾气不好,特别爱生气,这很影响他的人际关系所以前来咨询。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都会有一个假设:他这个生气只是很表层的情绪,是用来掩盖更深的情绪的。这生气的背后很可能是厚重的无助感,然后无助的后面又藏着浓浓的悲伤,悲伤里面又裹着很多很多的绝望。所以他的问题和困难,并不是他以为的“爱生气”那么简单。


这些情绪的分层,

仅仅只心理咨询师知道是毫无意义的,或者哪怕咨询师说给来访者听:你其实不是生气,你只是太无助了,太悲伤了,太绝望了。——也不会有任何作用,基于我在《心理咨询为何要很长时间才能起效一》里所说的:在头脑和理论上的“知道”,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。来访者可能还会因此质疑咨询师:我明明那么生气,你竟然说我不是生气而只是悲伤,我哪儿来的悲伤啊?我一点都没有这种情绪,你太不能理解我了。


既然不能直接说,咨询师该怎么办呢?她所能做的就只有一个字:等。


等着有一天,

来访者在咨询互动中体验到了他的无助,他的悲伤,他的绝望,然后咨询师才能跟上来说:哦,你此时看起来很无助,并且好像你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。然后那个改变和转化才可能会发生——这需要时机,需要安全的关系,需要来访者的内在空间已经准备好了,有能力容纳自己的体验。


这个过程,经常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。

如果说解决心理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复杂,有那么多前提条件,是心理咨询起效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之一。那么还有一个需要长时间的原因是,心理问题真的非常复杂。每个人都不同,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也很不同,想了解一个人的外貌和行为,可以通过眼睛去看,那是很直观的,然而人的内心——思维、情绪和身体的体验,却是无法看到而只能去感觉的,并且感觉到了还需要能沉下来去一一识别,并为它们命名,把这些感觉到的东西进行形象化和语言化,使之能够被理解和被消化,最终被吸收进来访者的潜意识,成为他们的资源、智慧和内在能力。



最后,让我用一点篇幅来谈谈心理咨询这个专业的局限性——我认为这也是心理咨询要那么长时间的重要原因。


心理问题无法像生理疾病一样


病人只要负责描述自己的症状和问题,然后医生就可以借助各种工具——药物、检验、打针、手术等——在病人身上操作一番,然后病人回家慢慢康复,这个治疗的过程就算完成了。但是当我们来解决心理问题时,却无法借助什么器械和工具,哪怕有一些缓和情绪的药物,这些药物也不过是通过干预神经系统的运作来让人暂时感觉好一些,却无法让人们的心理冲突——那些导致痛苦的真正原因——自动消失。


而且事实上,心理咨询只是解决痛苦的方法之一,这个方法不完美,有它的局限,对来访者自身的要求也很高,所以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对于情绪的痛苦来说,也许有些人真的更适合喝喝酒、打打牌、唱唱歌、跑跑步,或者是去做冒险的事,比如出轨、不安全性行为、飙车,乃至是铤而走险违反法律,害人害己。



也许正是因为心理咨询有着它本身的局限——无法快速、不能借助工具、需要来访者很大程度上的主动投入,所以近些年来有科学家都开始在研究“遗忘药水”,即通过药物帮助人们遗忘那些痛苦的经历。



听起来这是很便捷的解决痛苦情绪的方式,

但我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人们更大的损失,

因为正是那些记忆组成了我们的人生,

痛苦的经历里其实蕴含着生命的智慧和力量,

如果把这些痛苦的经历忘记了,

将让人们失去了解和理解自己,

进而做真实的自己的资源和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