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同在心理工作室
在线咨询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手机/微信:13811483586
QQ/邮箱:2473471882
网络课程
AIwBCAAQAhgAIPuzi9cFKLm8iiwwgA849wk

点击“更多”,即可进入同在心理的课程店铺。


心理脱单,自我成长,婚姻课程,心理咨询专业课程热销中。

“流性人”是怎么回事?

本文节选自即将出版的《滚床单心理学2》

 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有一个叫Ziya6岁男孩,被媒体称为“流性人”,即对自身的性别认同一直在流动的人,他们一会儿认同自己为男人,一会儿又认同自己是女人。

  Ziya的生理性别是男性,却有着男女两性的气质特征和行为表现。他一边深爱蜘蛛人的服装,一边也非常兴奋于穿着漂亮的裙子,喜欢芭比娃娃,也喜欢机动玩具。父母认为他不适应传统的男孩或女孩框架,并为他忧心忡忡。Ziya也因为自己的“特殊”表现而在幼儿园受到欺负。

  总之,“流性人”的特点影响着Ziya的方方面面,让他经常体验到很大的痛苦和不安。

  我们都要像男人

  Ziya年龄还小,我们无法预测他将来会不会发展为双性恋。但不论未来怎么样,Ziya最终的模样都和社会期待息息相关。因为让Ziya和父母痛苦的并不是“流性”特质,而是社会对性别的严格分类。在人类世界里,男人的形象被界定为强壮、勇敢、好斗、坚韧,而女人的形象则与男人相反,她们被期待具备柔弱、温和、顺从、胆小等特性。

  根据男女两性的不同形象,他们的爱好也是规定好的。男人应该喜欢机车、武器和小钢炮,而女人则要去喜欢衣服、口红和高跟鞋。如果反过来,男人喜欢口红和高跟鞋,大家就会认为他有病;可是如果女人喜欢机车和大炮,却反而得到欣赏和佩服。同理,男人表现得柔弱胆小,就会被周围人嘲笑和轻视,给他冠以“娘炮”、“二女子”、“婆娘调”等称号;可是当一个女人表现得勇敢坚韧,人们却会对她进行无私的赞美,说她是“女汉子”,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“英姿飒爽”等。

  表面看来,社会对待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态度,是给女人预留了更大的空间。但实质上却是在暗示我们:像男人是很好的,被鼓励的;如果像女人,要么稀松平常,要么就不太正常。

  所有人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,社会已经为他的个人形象——外表、行为、想法、感受、个性特质等——做了接近标准化的界定,只有表现得接近这个标准,才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,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。反之,就会在各个方面承受非常大的压力——可能被质疑、嘲笑、排斥,甚至是被攻击——在这个方面,男人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。比如曾有新闻报道说,某男因在大街上着女装而被他的同类殴打,他被打的原因,竟然是打人者认为他辱没了男人的形象。

  被认为是“流性人”的痛苦的Ziya,如果生理上作为“她”而非“他”存在的话,可能生活会轻松很多。因为小女孩偶尔喜欢蜘蛛人衣服和玩具车,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。可是如果小男孩竟然也喜欢花裙子,就会成为大新闻。德国就有一个类似的新闻。一个小男孩很喜欢穿裙子,为了保护他的好奇心,父亲就陪他一起穿裙子。他们就此感动了整个互联网,父子俩穿裙子逛街的照片一度风靡国内外。

  如果新闻里的人物换成喜欢玩具手枪的小女孩,大概就不会这么轰动世界了。

  奇葩的“男人证”

  为了在社会里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我们都需要很努力地“扮演”自己的性别。无论一个人生来是什么个性,有什么喜好,怎样的气质类型,只要他长有阴茎,就必须终生背负一个任务:竭尽全力得到“男人证”,证明自己像个男人。

  最近这些年,媒体时有报道人们去办事时,被要求提供各种奇葩证明,但是却没有人提及“男人证”这种奇葩界的奇葩。实在是因为它存在得那么合理,以至于从来不会有人质疑它的合理性。

  男人们似乎不觉得,要证明自己像个男人,其实是一个无法量化且非常艰难的任务。暂且不论不同的男人在个性、思维和需要等方面的差异,仅只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,就给证明的开具过程带来重重困难。

  有些人一生下来,就无法确定他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,比如双套生殖器的人;另外一些人是成年以后,才发现自己“扮演”了很多年的性别,其实在生物属性上是错误的,比如拥有男性生殖器,染色体却是XX的人;还有些人是住在男性或女性特征的身体里,内心却坚信自己属于另一个性别,比如跨性别者;同样的困难还发生在同性恋群体,两个同性别的人相爱而生活在一起,却总会被人关心他们如何分配男女角色,但事实上他们的自我认同都是男性或都是女性。

  鉴于这种情况,澳大利亚已经在公民护照的性别一栏,增加了“X性别”,即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性别,或者还可以说,是由公民自行决定的性别。

  这真是人类认知的一大进步。

  忘却性别,成为自己

  如果有一天,我们不再过度关注性别和性别形象,而只是看到一个人的存在本身,穿过性别期待和对性别的刻板印象,真正去了解个体的特性。不去评价某个形象属于什么范畴,男人可以阴柔,女人也可以阳刚。而且阴柔也好,阳刚也罢,只是美好的阴柔或阳刚本身,并不会人为划分它们“应该”属于谁……那时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而宽容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亲密和真实,小男孩Ziya也可以摆脱“流性人”标签,轻松地成为自己的样子,更多被人看到他的性格、特长、喜好等,而不是性别的标签。

  如果有一天,所有人都可以看见自己的本性并成为自己的样子,而不是努力去扮演约定俗成的某个形象,把自己的与众不同——身体、心理、精神——看作是个人特质的一部分加以珍视,那么世界上的心理痛苦者会大幅度减少,相应的,自我力量得到展现、活出真实自己的人将会大幅增加。

  那时,这个世界将更加鲜活,更加丰富,更加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