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同在心理工作室
在线咨询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9:00-18:00
 联系方式
手机/微信:13811483586
QQ/邮箱:2473471882
网络课程
AIwBCAAQAhgAIPuzi9cFKLm8iiwwgA849wk

点击“更多”,即可进入同在心理的课程店铺。


心理脱单,自我成长,婚姻课程,心理咨询专业课程热销中。

合群的前世今生


朋友略带焦虑地谈起自己的烦恼:婆婆说我的孩子性格太独,不合群。我观察了一下,他确实更喜欢自己玩,见了别人只是笑,也不爱主动打招呼,他这样长大了可怎么办呢?


这位非常爱孩子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,她的孩子只有一岁多,还没有到合群的年龄——人要到3岁左右才会对社交感兴趣。但我很理解朋友的焦虑。在我们的文化里,如果一个人被认为“不合群”,几乎就是在说他不可爱,不受欢迎,是被群体嘲笑和排斥的可怜虫。


在农业社会里,人像植物一样扎根在土地,生生世世都只能在一个地方生活,周围人——亲朋和乡邻——都是理所当然的生活背景。当一个人呱呱坠地时,这些背景已经存在多时,所以作为后来者,被周围人喜欢和欢迎就变得至关重要,否则就难以在这个亘古不变的地方立足。也就是说,几十年以前的中国人,为了让自己活得尽量好一些,就必须努力让自己显得合群。


所以,合群曾经是重要的生存能力。


当时间来到21世纪的今天,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很多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生活,中国从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,合群的语意也悄悄有了变化。“合群”曾经是形容一个人很受欢迎的褒义词,如今却多少有点贬义的意味,因为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,在全民谈论自我意识、独立、自由等现代词汇时,我们逐渐意识到,当一个人总是被大多数人喜欢,那么他必然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压抑。


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合群,其实是在压抑自我,迎合或讨好他人,通过别人看似友善的反应,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尊感——在熟人社会里,这确实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之一,正所谓“抬手不打笑脸人”嘛。然而在如今的陌生人社会,这样的做法却很难凑效,因为人际关系的法则变了。


农业社会的人们无法选择人际圈子,唯有努力让自己融进原有的圈子,陌生人社会却让人们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亲疏远近,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开阔了很多。在陌生人社会,人们建立关系的基础不再是亲缘和地缘,而是契约和能力。在这里,职场上的合群姿势,是了解企业的愿景和文化,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和工作目标,然后充分地发挥工作才能,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热情,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——没有人会拒绝与优秀者同行,基于欣赏的合群,才是真正的合群。而生活里的合群姿势,是认真过好自己的人生,让自己拥有选择的能力,有能力选择想要过的生活和想要交往的人。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,自然就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者,互相支持,彼此认同,在生活的大道上一路同行。


此时的合群,更多是发自内心的愉快和舒适,而非为了取悦他人的自我压抑。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,吸引他人主动来和自己合群,更能让人体验到自信和力量感。